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郭怡琳 于娜 天津报道
回顾疫情三年,九安医疗董事长刘毅至今记忆犹新,当时大家一起为防疫战斗的情景仍历历在目。
【资料图】
已披露的业绩预告显示,九安医疗预计在2022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5亿元至175亿元,同比增长1715.90%至1825.95%。暴增的利润绝大多数都来自于该公司在美国销售的试剂盒等新冠防疫产品。
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报告期末,九安医疗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高达177亿元,同比增长244倍。
“我们通过试剂盒产品获得了大量的资金储备。”对于刘毅来说,首当其冲的是如何安置这笔趴在账上的巨额现金。20多天前,他和九安医疗的董事们全票通过了一份议案,拟以不超过200亿元自有资金进行委托理财及证券投资。
200亿的额度,超过了九安医疗2020年至2022年连续三年的归母净利润总和。消息甫一公布,便引起舆论一片哗然。
“为什么这笔钱不用在分红或股票回购上?”“拿巨额收益买理财,九安医疗是对抗原试剂盒市场前景不看好吗?”“没有将大量现金投入到实业,是否意味着九安医疗目前没有另外一款爆品可以顶替抗原试剂盒?”……
面对质疑,刘毅反问道“你会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吗?”不过,他也向《华夏时报》记者坦言:“短时间做出百亿级投资决策很有挑战,目前没有项目能在短时间内需要百亿级的资金投入。”
短期内没有百亿级投资项目
专访一开始,刘毅便介绍起200亿额度的原委。
1月31日晚间,九安医疗公告称,公司及子公司拟使用最高额度不超过(含)17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的自有资金进行委托理财,拟使用最高额度不超过(含)3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的自有资金进行证券投资。
“公司提请股东大会审批委托理财与证券投资额度事项,170亿元与30亿元的金额为每项拟投资的最高额度,是未来12个月的上限,不会高于这个额度。”刘毅称。
有人质疑九安医疗炒股,刘毅强调“证券投资不等同于炒股”,按照深交所相关规定,证券投资指债券投资、证券回购、股票及存托凭证投资等,“公司主要将投资于债券等固定收益类资产。”
为什么计划将大量资金投资理财而不是实业?刘毅给出的答案是“短时间做出百亿级投资决策很有挑战,目前没有项目能在短时间内需要百亿级的资金投入”。
至于委托理财的资金安全性问题,九安医疗公告称,计划主要投资于风险较低、收益稳定的固定收益类资产。刘毅补充道,“我们还成立了资产管理部,聘请专业人士来选择适合的产品、控制投资风险。”
“这一决策有利于公司在保障日常生产经营资金需求,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及收益率,争取实现公司和股东收益最大化,使现金资产保值增值,有利于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刘毅称。
2月16日,九安医疗召开2023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自有资金进行委托理财与证券投资的议案》,200亿的投资理财额度开始生效。
这不是九安医疗第一次买理财。
早在2021年6月18日,九安医疗曾使用闲置自有资金进行证券投资与衍生品交易,期限内任一时点的证券投资与衍生品交易金额不应超过人民币2.5亿元(含2.5亿元)或等值外币。
2022年4月30日,公司及子公司使用不超过 95 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的自有资金进行现金管理,资金可以在额度内滚动循环使用。拟使用不超过 27 亿元或等值外币自有资金开展证券投资与衍生品交易。
2022年9月7日,公司及子公司将使用自有资金进行委托理财的额度由不超过 14 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调整为 不超过 59 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在额度范围内可滚动购买。
对于理财计划的考量,九安医疗方面则提到,委托理财与证券投资的金额为每项拟投资的最高额度,是未来12个月的上限,不会高于这个额度;2022年,公司就陆续申请了现金管理、委托理财、证券投资的额度,开始进行资产管理,额度使用期限一年,所以2023年需要重新申请额度。
去年三季度末,九安医疗交易性金融资产同比大增609.74%,公告称,主要是报告期内购买的金融资产大幅增加导致。
疫情的红利还能燃多久
“前期投资的现金管理、委托理财等存在需要到期的情况,这部分并不是单纯体现在货币资金科目。”刘毅称。九安医疗在公告中亦强调,本次委托理财与证券投资事项使用的资金为公司自有资金,不涉及募集资金及银行信贷资金。
九安医疗用于理财投资的资金,主要来自疫情三年期间的盈利。200亿的额度,超过了九安医疗2020年至2022年连续三年的归母净利润总和。
2010年,九安医疗登录深交所。上市以来,这家“血压计第一股”的公司长期处于亏损状态,上市的前两年扣非之后每年还有2000多万元的净利,2012年扣非净利润下滑到600多万元,此后的2013年到2019年扣非净利润一直为负,并不像如今这般风光。
新冠疫情改变了九安的命运。
2020年初疫情突发,非接触快速体温筛查成为疫情防控的必要手段,关键时刻,为了保供额温计,九安医疗加速产能爬坡,日产量从1月底的两千余支,逐步扩产至4月中旬的五万两千余支,4月份额温计单品产量突破100万支,为全球抗疫打下了坚实的物资基础。
2019年,九安医疗提出了爆品战略;2020年,九安医疗凭借“额温计”这一大单品的热卖,当年实现扣非净利润2.47亿元,连续几年扣非亏损后终于实现盈利,2021年该公司扣非净利润进一步扩大到8.22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九安医疗2021年的绝大多数利润来自当年第四季度,此季度公司实现扣非净利润8.47亿元,2022年一季度扣非净利润达到143.45亿元。
尤其2021年12月到2022年1月,九安医疗接连收到美国政府多笔大订单,订单及合同总额超130亿元人民币,数额之高相当于其上市以来总营收的两倍有余。报告期内九安医疗iHealth试剂盒销售收入大幅增长。
试剂盒项目之所以能够做大,刘毅认为,“一方面是FDA审批严格,公司获批时已经拿到FDA EUA授权且具备产能的公司数量不多,且当时奥密克戎肆虐。”
据了解,iHealth新冠抗疫检测试剂盒于2021年11月6日获得美国FDA EUA授权并开始销售。而2021年12月到2022年3月的美国新一轮疫情高峰时期,因为当时美国本土制造提速不及预期,相当长时间内检测试剂呈短缺状态。
“另一方面是中国的疫情控制,中国的供应链资源对公司的产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让公司能够在兼顾成本和速度的情况下快速提升产能。”刘毅称。
根据已披露的业绩预告,九安医疗预计在2022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5亿元至175亿元,同比增长1715.90%至1825.95%。报告期内,受疫情影响,九安医疗在美国销售的试剂盒等新冠防疫产品需求大幅增加,相关产品销售收入大幅增长。
不过,让投资者担忧的是,随着疫情逐步褪去,九安医疗还能保持过去三年的增长势头吗?
对于未来要看疫情的发展,刘毅认为“现在不能做出预判”,“试剂盒产品的销售情况受当地疫情发展变化、当地防疫政策和市场竞争环境等因素影响,而疫情发展很难预测,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如果用户与感染人群有接触,避免传染给他人,就可以进行自测。另外如果出现新冠病毒新的变种,对试剂盒需求也会增加。作为一家医疗企业,我们考虑的是在防疫需求最大的时候、健康受到威胁的时候,最大限度去满足。”
这种担忧并非没有根据。九安医疗扣非净利润在2022年一季度达到143.45亿元的峰值后,接下来的二三季度出现断崖式下滑,分别为9.41亿元和9.46亿元。虽然年报还未公布,但根据2022年业绩预告和去年前三季度的数据推算,九安医疗第四季度扣非净利润约3.68亿元-13.68亿元。
从2022年中报收入构成来看,iHealth系列产品占总营收高达99%,毛利率高达81.66%,九安医疗其他产品收入占比还不到1%。
“未来公司始终集中精力和资源,紧密围绕加速推动糖尿病诊疗照护“O+O”新模式在中国、美国的落地战略和爆款产品战略开展主营业务。”刘毅称。公司通过试剂盒业务获得了良好的资金储备,为两大核心战略的加速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互联网医疗方面,公司的糖尿病诊疗照护“O+O”新模式可以解决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面临没人管、不会管、忘了管的问题,并减少了患者无效就诊的次数,提高了医生的诊疗效率。公司计划在全国共开设约600家照护中心,形成专业的糖尿病照护管理体系。爆款产品方面,随着iHealth额温计、试剂盒在美国畅销,给iHealth品牌带来了良好的品牌知名度和用户口碑,未来公司会依据市场需求,将中国具有竞争力的技术和产品推向美国市场。
问题是,谁会是下一款爆品?
编辑:颜源 主编:陈岩鹏
热门推荐
最新资讯